|
广州日报讯(记者方晴 通讯员范贞、韩亚圻)截至4月20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共收案1272件,审结案件199件。该院目前有主审法官(含正副院长)13人,这也意味着,法官人均审近百案。在受理案件中,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类民事和行政案件多达800余件,占收案总数的63%以上。
在这样案多人少、要求专业性强的情况下,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官们如何高质高效地审理案件?22日上午,“技术调查官”首次在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参审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助力法官分析专业技术问题。
技术调查官身份证
工种:
司法辅助人员
职能:
在案件审理中需要协助法官处理相关的技术问题,类似于法官的技术助理,虽是知识产权法庭上的另一个“官”, 技术调查官对裁判结果没有表决权,所形成的审查意见仅供合议庭参考。
为什么需要技术调查官?
知识产权案件常涉及技术问题
据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介绍,知识产权案件的特点是法律问题常常与技术问题交织在一起,而技术问题的判断直接关系到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首批遴选的10名法官中均不具备技术类学科背景,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专家辅助、司法鉴定和专家咨询等方式,但这样的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和困难,比如专家证人的倾向性等。为适应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的需求,提高技术类案件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中立性,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专门设立技术调查室,探索建立了“技术调查官”制度。
技术调查官怎么做?
直击首次参审 术语交流无障碍
源代码、目标代码、反编译、服务器……22日上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第十法庭上回响着宛若“天书”的编程专业术语,让包括记者在内的旁听群众如坠雾中。在这个软件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件中,广州乐网公司起诉广东联通公司,指其管控系统软件侵犯了乐网公司一款软件的著作权。联通公司反诉称,是乐网公司复制、剽窃源代码抄袭它们的管控系统。
然而在发问环节,技术调查官邹享球重点围绕涉案软件的技术性问题对双方证人连续发问,“你方集中管控系统针对哪个用户开发?”“你对系统架构是否清楚?”“(源代码)560页有无特殊的注释或bug(漏洞)?”双方发问回答皆用专业术语,沟通十分顺畅。
据介绍,邹享球是该院任命的首批技术调查官,也是技术调查室的负责人,1987年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具有理工科学历背景,长期在法院从事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工作。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