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今年以来,盛大文学接连收购潇湘书院、天方听书网、悦读网等国内几大知名网络文学网站,成为数字阅读时代一家独大的“巨无霸”。盛大文学更是高调宣称:光用于采购传统图书的电子版权的费用就得花2000万元,包括韩寒、于丹、郭敬明的作品和《狼图腾》系列等几乎所有的畅销书。
然而,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在日前出版《藏地密码9》时爆出的一条消息引起各方关注:《藏地密码》被数字出版以来的两年收入竟然为零。近期,中华书局又为维护《二十四史》的数字版权在全国范围发起13桩诉讼。与此同时,畅销书作家饶雪漫表示,自己签的数字版权合同,至今只拿到几千元,而另一排名富豪榜的作家慕容雪村表示自己不曾拿到一分钱的数字版税。有业内人士统计,作家富豪榜排名前10位的作家,在数字版权方面的收入之和不到20万元。
《藏地密码》 数字出版收入为零
两年前,《藏地密码》刚出版时,为确保小说畅销,读客图书将《藏地密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给某门户网站读书频道,该读书频道将《藏地密码》放在网页上,做收费阅读。随着数字出版渠道拓展,《藏地密码》以收费阅读形式出现在了手机阅读基地、苹果手机收费软件商店等热门数字出版渠道上。
但读客图书发现,该读书频道提供的《藏地密码》1到7在手机阅读基地上的最新数据表明,《藏地密码》1到7的销售金额不足5000元,且结算遥遥无期。而苹果手机收费软件商店上共有9个版本的《藏地密码》在付费下载,但9个版本全部是盗版。
日前,手机运营商针对《藏地密码8》的推荐短信也已发出,费用包月3元,全中国大约有1亿人收到这条短信。但这样大规模的群发短信并未带来实际销售,据《藏地密码》出版方读客图书有限公司透露,截止目前,《藏地密码》在数字版权上的收入依然为零。
“可能又丢了一栋别墅”
对于数字版权收入问题,第一个回应的是畅销书作家慕容雪村,他说:“迄今为止,我签过4份数字版权的合同,未能从数字版权运营商那里收到一分钱。”当被问到是否打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时,慕容雪村明显缺乏信心:“合约根本无法约束,运营商基本都是骗子,没签合同的盗版就更多了。诉讼成本太高了,打不起官司。所以想要从数字版权上拿钱最好是买断,能要一点钱最好,要不来也没什么办法。我的建议是,如果对方不肯预付款,这种合同不如不签。”
“我不知道啥叫数字版权,是不是在一些格式合同中我就已经授权给出版社了?不知道!反正我还没拿到数字版权的一分钱。”知名学者易中天近日在北大数字版权研究基地论坛上的一席话,让在座的研讨数字出版产业的各方都有些尴尬。有业内人士问他:“按照畅销书常规理论,基于数字版权所延伸的收入至少应该能占到传统发行的一半,按这个标准计算,你损失多少钱?”易中天笑答:“可能又丢了一栋别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网络管理者称,现在部分网站是靠“免费下载”电子书来赚取点击率,然后再以此和广告商谈判,收取高额的广告费。
数字出版时代短期难到来
如何追回自己应得的数字版税呢?靠作家自己的力量显然难以实现。“告不过来,索性不告”成为一些被侵权作家的无奈选择,却也助长了“数字盗版”的泛滥。
上海VICI传媒董事总经理赵若虹表示,对于一些畅销书作家来说,数字版权的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作家富豪榜上前10位的作家,全部图书的数字版税收入加起来不会超过20万元。目前数字出版的情况,有些类似当年纸质出版瞒印盗印图书的情形,作者不知道自己的书在数字版权方面到底销售了多少,也不知道自己的数字版权到底该卖多少钱,很多作者宁可把数字版权拿在手里,他们不清楚合同里究竟有多少漏洞和陷阱,也不知道签完的合同是否真的有效。”
此外,对于“数字出版时代”这种说法,读客图书认为更像是“狼来了”的骗局,数字出版时代短期内很难到来,盗版对数字出版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各出版商都在忙着尝试数字出版,但实际上都没有赚到什么钱,传统的实体出版依然是图书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为此,已有业内人士开始质疑数字版权方面的巨额付出到底花在了哪里,同时,弄清数字版税的来源与去向,防止其层层流失,从而保护作家在数字出版上的应得利益,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谢正宜 宋 浩) 来源:《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