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马秀山
自1990年以来,广东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及占广东省专利申请总量中的比例就已经在全国名列榜首了,而且广东绝大部分的专利申请来自中小企业,广州市的中小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占全市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总量的80%以上,在佛山、汕头、江门和韶关等市这一比例更高。在这当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唱主角,尤其是外观设计更多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了。以汕头为例,前几年的外观设计近95%,且基本上都是由中小企业申请的。不仅如此,中小企业的“小专利”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广东省中小企业的工业产值已经占据了大中小型企业工业总产值的77%以上。这些就构成了企业申请专利中的“广东现象”,很值得分析。
“广东现象”的形成,从大环境上来讲,是广东在改革开放中进行产业调整的结果——瞄准国内外市场,以电子、家电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的发展战略。这类轻工产品,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巨大,对质量与美观适用的要求都很突出,特别是产品的外观设计更易发挥作用。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即便只是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也会在新产品的更新换代当中赢得一个时间差,特别有利于夺得销售的主动权,在经济效益上可谓立竿见影。格兰仕、万家乐、神州、威力、美的、华宝等一批企业能够在全国知名并在市场中浩荡前进,就有“小专利”的功劳。据统计,这些公司企业都有几十件以上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中小企业之所以成为广东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主力军是有原因的。一是中小企业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前述的统计数字已经证明;二是中小企业寻求专利保护的积极性和迫切性都很高。中小企业自身没有大企业那样的经济规模的垄断地位,只有借助法律制度才能占据市场。其所开发上市的产品多为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实用性产品,更容易被仿造,为了保持市场的占有率,有件专利就能先抵挡一下,至少在舆论上可以威慑,使任意仿制有所收敛。况且这种“小专利”的成本较低,尽管维权还需要一定的成本,但那是后话了。
解读“广东现象”的另一条,就是广东毗邻港澳,信息便捷、畅通,具有国际方面的信息优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革新产品的式样和包装装潢的变化,是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例如,佛山市的外贸出口额在“广货”销售市场的三分天下(即国外、省外和省内)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而该市的专利申请量也在历年当中名列省内的前茅。
最后,外观设计的独特功能是其发挥作用的一大因素。外观设计区别于商标的特殊功效不是“标记”性,而是其形象性和印象性,因其在载体形式上超过了商标具有显著性并形成了冲击感,它不是商标却胜似商标。不仅如此,外观设计虽说是“小专利”,但在保护方面却有与发明专利相同的效力,即专利法所赋予它的独占实施的权利是一样的。成本小,投入少,但效益大,产出高。特别符合于中小企业的需求。
探析企业专利申请的“广东现象”更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既是“小专利”与中小企业密切相关,更是我国专利活跃发达地区的标志,作为经验进行推广,在我国发明专利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的形势下,应当从实际出发,在加强高新技术研究和投入的同时,大力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发明创造活动,鼓励提出“小专利”申请,利用我国“小专利”的优势,制定和运用“以多围少、以小打大、以弱胜强”的专利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战略,把大量的“小专利”推向市场,变其数量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专利制度。 |